首页 > 思政动态 > 基层动态

“展展有约”:约出文明新风尚

时间:2025-04-17 [字号: 超大 ] 来源: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集(2024)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

一、基本情况

  展览路街道地处北京市西城区西北部,北京展览馆、北京动物园、金科新区、北京北站等聚集于此,拥有丰富的金融科技、文化历史、教育科研等资源,是西城区地域面积第一、居住人口第二的街区。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扩面、提档升级,展览路街道通过应百姓需求、融阵地资源、聚品牌项目、扩志愿队伍,推出“展展有约”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利用区域内不同主体的独特优势,成立“展小宣”“展小领”“展小明”“展小艺”“展小力”5支专业文明服务队伍,不断拓展展览路文明实践“朋友圈”,汇聚思想政治正能量。

  “展展”取自街道吉祥物“小展展”,它浓缩了展览路街道的独特文化和人文精神,彰显着展览路与众不同的特色和魅力,代表了街道“愈展愈胜”的向上精神和每一个展览路人拼搏奉献、热情大方、亲切好客的品质。“小展展”在展览路具有极高的认同性、感染力和亲和力。“有约”是面向区域单位、各类社会组织、阵地资源、志愿力量、居民朋友的诚挚邀约,希望大众能参与文明共建、家园共治、资源共享。

二、主要做法

(一)“约”来资源,让文明实践点位“组团出道”

  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将区域内的资源盘活整合“组团出道”,形成了点点相连、线线成面的“1+23+N”的阵地网络。街道将点位绘制成“文明地图”,串联起1个实践所、23个实践站、N个点位(2所高校、4所小学、2家医院、2个公共广场、4条主要大街、4处旅游景区、1处商业圈、1处交通场站、2处公共图书馆等),让文明浪花飘进展览路地区的N个角落。居民清晰掌握区域内文明实践的活动点位,让参与文明实践活动更为精准有效,实现活动办在家门口、创建成果享在家门口。

2023年8月,展览路街道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文明实践涵养行动,推广文明地图

(二)“约”到力量,会聚人才传播“理论之光”

  为切实发挥基层宣传阵地作用,街道面向属地高校发起合作邀约,4所首都高校加入共建。组织50名理论功底深厚、宣讲能力扎实的“青春讲师”,结合“马院进社区”活动,编成“展小宣”理论宣讲队伍。同时发动23名社区书记成立导师团,担任“小讲师们”的成长顾问,帮助学生了解基层、了解社区、了解百姓。一走进小区院落,这些“新面孔”就吸引了居民的关注,他们以“新讲法”传播“新理论”,发挥“隔代亲”的宣讲优势,让党的创新理论更为入脑入心。

(三)“约”出合力,掀起文明实践“总动员”

  各社区结合自身特点,充分挖掘居民中的模范榜样。鼓励楷模“反哺”社区服务,成立“榆树长青”“红帽帮忙”“童心暖夕阳”等特色服务队伍23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比如,阜外西社区的“七星共治”和“儿童议事桌”,开展家园建设主题的活动;新华东社区成立小修小补志愿服务队,上门服务百姓需求;百东社区组建“童心暖夕阳”志愿队,开展慰老敬老活动,营造“小手拉大手”孝亲爱老的浓烈氛围……这些由百姓当主角的文明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地区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的群众知晓率和影响力。

(四)“约”定文明,激发以文化人“内生力”

  展览路街道统筹各类资源,将理论、政策、教育、文化、法律、科普、健康送到群众身边,这样的服务让群众大呼“过瘾”“接地气”。“国潮耀世·万物新生”专场民族音乐会在金科文化广场举办,50多位民乐演奏者以无形的声音构筑无限的意境,为大家展示了民族器乐的传奇神韵和动物园批发市场的华丽蜕变;连续开展“艺术家进社区”文化服务指导品牌项目,涉及朗诵、摄影、声乐、舞蹈、书画、戏曲等诸多文化项目,受益群众1.5万人次,在区域内形成“艺术家们齐互动、文化惠民添新彩”的良好局面;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紧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中轴探秘、非遗传承、红色故事宣讲等各类实践活动,增强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群众在艺术享受中触摸历史、感受情怀、提振精神,文化内涵、价值引领、道德滋养在文明实践中浸润“烟火气”的百姓生活,文明新风在润物无声中植入群众心田。

2023年7月,展览路街道举办“展展有约”文明浪花启动仪式,社区书记导师团与共建高校学生代表合影留念

三、工作成效

(一)理论宣讲声音嘹亮

  展览路街道规范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布局,持续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队伍建设,统筹宣讲资源。探索建立高校理论宣讲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宣讲活动,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制定更加贴近生活的宣讲主题和内容,坚持以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的活动,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引领群众。引导居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规范,推动文明实践与社区治理、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让文明实践在展览路蔚然成风、遍地开花。

(二)志愿服务互助有爱

  聚焦群众实际需求,统筹辖区资源,充实区域性志愿服务队伍,创新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每个社区着力打造至少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通过品牌的塑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文明实践的良好氛围,推动文明实践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效用。

(三)全员参与贡献力量

  文明实践需要充分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通过积极开展“红墙文明先锋”行动,引导党员走在前、作表率,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成为文明实践的中坚力量。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文明实践的知晓率、参与率,激发参与热情。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加强舆论引导,让文明实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热闹氛围。鼓励商户积极参与到创城活动中来,推动商户之间的互动交流。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文明实践行动中来,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目标。

(四)引导培育文明新风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广泛引导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培育文明风尚。通过积极挖掘辖区内的榜样人物、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激发群众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热情。组织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让群众亲身参与,更能在实际行动中感受到文明行为、文明习惯的重要性,让文明行为、文明习惯融入群众生活,成为日常行为的一部分。常态化推进文明商户、文明家庭、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不仅是对商户、家庭、单位的一种荣誉认可,更是对他们文明行为的赞扬和激励。对于基层治理,要特别聚焦文明新风的培育和治理体系的健全,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形成邻里互帮、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五)综合治理更加宜居

  展览路地区“颜值”的整体提升,需要持之以恒推进。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街道的清扫,还是公园的绿化、墙壁的整洁、设施的亮化,都能够为居民心目中的“家园”增添美丽和魅力。结合节日时点,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以重点交通路口为主阵地,开展文明引导服务。聚焦不礼让斑马线、车辆乱停乱放、占用消防通道、电动车未上牌、违规骑行和违规载人,以及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等,将有效做法固化下来,持续开展常态化专项整治和劝导行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文明的生活环境。

四、工作启示

(一)理论水平与文明素养同步提升

  理论宣讲在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讲资源,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和居民需求,制定贴近生活的宣讲主题和内容。通过讲座、参观、研习、展览、体验、阅读会等形式,开展科普、文化、时政等方面的教育活动。走进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培养广大群众,尤其是正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志愿服务是文明实践的重要形式,也是社区治理的有效手段。要根据群众需求,设计富有创意、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加强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文明实践的良好氛围,推动文明实践与社区治理、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紧扣“发挥什么作用”定功能、立体系,让“志愿红”成为基层最温暖、最亮眼的底色。

(三)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开花结果

  文明实践需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要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包括文明单位、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商户和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文明实践。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文明实践的知晓率、参与率,激发参与热情,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广泛引导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培育文明风尚。同时,加强基层治理,聚焦文明新风的培育和治理体系的健全,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形成邻里互帮、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进步作出积极贡献。紧扣“达到什么效果”定目标、立样板,让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开花结果。“约”既是一种真诚的邀请,更是一种美好的期待,期待“不同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展览路“文明大合唱”,通过约来资源、约来力量,约出文明新风尚。

 

执笔人:程勇、张笠楠、于书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