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7 [字号: 超大 大 中 小] 来源:《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2024)》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
一、基本情况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街道(以下简称“东四街道”)位于北京市核心区,辖区面积约1.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6万人,65岁以上老人约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8.5%,高龄老人(80岁以上)近2000人,呈现人口密度大、老龄化程度高的特征。东四街道西片东四头条至十条,属于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是老北京城典型的传统四合院区。东四三条至八条先后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区”和国家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是北京“胡同文化”最典型的诠释载体。近年来,东四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辖区原有历史风貌和基层社会治理实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春风化雨、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打造“巷约东四”工作品牌,持续夯实思想政治基础、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探索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思路。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制度设计,以规范管理筑牢思想政治工作基础
1. 建立扁平化工作体系,完善长效化思政工作机制。东四街道成立创新开展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街道相关科室负责人和社区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领导小组集中研究以思政工作为基础,创新开展城市基层治理的体系机制等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全面工作。
2. 建立服务沟通工作模式,实现思政引领下的精细化服务。东四街道在社区原有网格和包社区制度基础上,通过科学划分单元、优化人员搭配,统一划分为100个微单元,实现1名干部和1名社工结对包揽1个微单元。以科室、社区为单位,收集工作任务清单,以清单定职责,确保职责清晰、责任到人。开展周巡、月研、季汇报的走访调研,发现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3. 建立“动态式跟进”工作要求,确保思政工作落实到位。形成全程问效的推进举措,每周召开工作推进会,调度工作落实中的重难点问题,围绕加强干部社工思想政治建设等内容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持续提升思政工作水平与为民服务能力。形成上下联动的落实合力,各社区形成微单元工作清单,严格按照进度安排逐单元指导、一体推进工作,确保问题有记录、件件能落实。
(二)精准调研摸排,以需求为先把准思想政治工作方向
1. 建立精细化服务台账。线下通过入户走访建立沟通渠道,发放联系卡11150张,了解居民沟通偏好和服务需要并做好记录;线上建立居民通知微信群和居民交流微信群,工作人员定期做好群维护。根据居民基本情况、个性要求和服务偏好,建立服务档案8694份,建立工作落实台账并定期维护更新。
2. 做好民意收集整理。推动200余名结对干部社工下沉微单元,完成11921户26634人的走访工作。定期“问诊”居民思想动态,以民情日志记录本为载体,建立民情“病例”档案,开好分类施策“药方”。收集发现问题340个,解决问题180个,全方位、多举措为居民排忧解难,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对基层治理的信任感。
3. 加强信息统计更新。梳理辖区院落、居民情况等信息,统计出近期重点可利用空间资源9处,其他可利用空间资源43处,123个主胡同院落,1975个房间,1527个住宅房屋,446个商业房屋,历史建筑院落73处,其中直管公房18处,公私混合院落17处。开展人口抽样调查,共调查520户1724人,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术”,为基层治理建起“数据库”。
(三)坚持为民服务,以切实举措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1. 积极化解矛盾,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近年来,东四街道解决噪声、宠物、占用他人空间等6类26个矛盾,让“矛盾结”变成“和谐线”。例如,南门仓社区针对住户装修扰民、违建以及停车占道等方面出现邻里纠纷的情况,安排结对干部社工多次入户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城市管理办公室等部门,较好解决纠纷。
2.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思政工作覆盖面。通过政策宣传培训会统一宣传口径,“1+1”结对干部社工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告知等形式,对9470户20429名居民开展违规电动三轮车、四轮车处置回收及反诈App、文明养犬、采暖补贴、垃圾分类等政策的宣传,努力加强居民对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实现宣传教育广覆盖、有成效。
3. 摸排安全隐患,加强思想层面教育。结对干部社工每周至少两次巡查所辖微单元,截至目前共巡查400余次,发现并协助解决飞线充电、垃圾乱堆放、共享单车乱停放、小广告乱张贴、占道停车、“僵尸车”停放等20余类问题;对问题涉及居民进行一对一沟通交流,引导居民自觉形成安全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4. 做好应急处置,提升群众安全感。东四街道吹响“集结号”,结对干部社工按下“快进键”,迅速响应并参与重大任务的应急处置,筑牢居民群众“安全堡垒”。在汛情期间,全体结对干部社工第一时间投入到微单元的防汛排查工作中,对居民房屋漏雨、地面坍塌、院落排水等问题及时上报并协助解决,最大限度保障了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工作成效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垂直穿透力显著增强,赋予各项工作有力抓手
“巷约东四”工作开展以来,东四街道各项中心工作纵贯全辖区、穿透微单元,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发展、深化改革、民生保障、城市更新等中心工作中发挥着引领、凝聚群众的重要作用,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引领超大型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实践。
(二)微单元为民服务的综合能力增强,社会治理更显人文温度
“巷约东四”工作开展以来,街道干部充分发挥横向协调优势,畅通社区微单元和业务科室的沟通渠道,形成在微单元中做好理论宣传、加强思想教育、掌握社情民意、开展便民服务、化解矛盾纠纷等的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微单元为民服务的综合能力,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党员干部的能力作风在为民服务一线得到锤炼,干部队伍更加坚强有力
“巷约东四”工作开展以来,干部在社区履职、在一线解题,做到包社区脚下有泥、对民情心中有谱、对群众肩上有责、对问题胸中有策,为民服务的能力本领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得到锤炼。
四、工作启示
(一)首都核心区基层治理的特殊性对基层思政工作开展提出了更高工作要求
首都核心区地处“正阳门下、金水桥边”,政治责任重,群众期待高。面对多样性的需求,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凝心聚力作用,是基层治理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要处理好社会秩序稳固和群众生活幸福之间的关系,还要引领组织群众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这些都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推动党员干部深度参与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面对基层治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需求,必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党员干部在一线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增强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的能动性。要加强对楼门院长、积极分子等群众自治力量的引导和帮助,将政治教育、理论讲解、政策宣传等融入群众自治中,进一步巩固基层治理的基础。
(三)包户包人包事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潜能的有效探索
干部社工结对包揽治理单元,本质上是一定范围的包户包人包事。目前东四街道的物业管理、公共服务供给、社工人员力量、工作方式方法等还存在一定短板,通过上门入户开展群众工作能够有效帮助居民快速解决困惑和问题,提升服务效率。干部社工结对上门,能够有效增强辖区居民的信任感,成为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潜能的有效探索。
2024年1月,东四街道居民感谢“1+1”微循环治理单元结对干部社工的工作,为社区送上锦旗
执笔人:薛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