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政动态 > 新论集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3-07-10 [字号: 超大 ]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路建平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把握阶段性特征,推进内涵式发展,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呈现阶段性特征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本质和必然的联系。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校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因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这种本质和必然的联系,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认识的提高而提高。进入新时代,在民族工作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就使得二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已深入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深入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因此,二者的紧密联系,已经从理念思路设计进入到开局起步阶段,从整合力量进入到聚焦破题阶段,从“什么是一体化”“什么是融入”进入到“怎样一体化”“怎样融入”的共同探索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已经进入新阶段。

    这样一个阶段性特征,总体看态势良好,但也不同程度存在浮于表面、形式多于内容、老套路老办法等问题。作出这样一个判断,目的是把认识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有助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在实现内涵式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首先需要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前提要求。应当看到,一体化建设是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课时学分的总量基本确定的前提下进行的,是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思想认识,把握前提和遵循要求,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一是进一步认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和衡量标准。应当承认,对一体化建设还不同程度存在认识不到位、行动不作为等问题。这就提醒我们在一体化建设全过程中注重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首先是以什么样的认识观察和分析问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目标导向最主要的是效果问题。思政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以这样的认识和标准来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才能保证正确方向,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是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目前,一体化建设大体形成了三个板块即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虽然前进了一大步,但还没有到位,一体化共同体建设还在推进,推进的关键是把三个板块都强调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放在一体化共同体建设中协调统筹,抓住内容衔接这一关键环节,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和学校思政课的具体任务,从结构比例和贯通衔接上考虑,从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做到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成为学段安排合理、内容有机衔接的科学体系,真正使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三是着眼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内容的强化优化。从课程内容看,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法治教育、劳动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内容。优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持续深化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教育。从学段要求看,小学阶段重在培养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思政课程内容量多面广,这在其他课程并不多见。学段要求虽然明确,但落到实处需要认真探索。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达到整合融为一体的效果,要求我们必须在课程内容的优化强化上下功夫。

    四是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课堂的教与学。从宏观上看,一体化建设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从微观上看,一体化建设是课表、课本、课时,是课堂教与学的一体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一体化建设做得好不好、能不能体现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要落到教师教得好不好,学生学得好不好。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就要求始终重视“最后一公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重要的是融为一体

    基于以上分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课程、教材、课时总量基本确定的条件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一步融入思政课应思考的是如何优化强化、提质增效,达到融为一体的目的。

    一方面,是对已融入的内容进一步优化强化。优化强化的重点,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团结奋斗;是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树牢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优化这方面内容,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整体性效能,有益于从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和现代文明的高度,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另一方面,及时融入最新成果。要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建设,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深化民族、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等概念内涵外延的研究,加强基本关系范畴如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研究。把这些最新成果及时融入思政课,更有利于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两个方面的优化强化,努力使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有利于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而且对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并且走出内涵式发展的路子,也具有引导和借鉴意义。

    (作者系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咨询委副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