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政动态 > 新论集萃

以教育数字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时间:2023-06-20 [字号: 超大 ]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

盖逸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事关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问题,面对各类危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出击,准确识变、主动应变、科学求变,以教育数字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

    智能化虚拟社会场域重塑思想政治教育智联化场景

    在智能化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智能化技术优势,创新发展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智联化场景,进一步推动现代化建设。

    搭建智联化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课堂内容,视频、图片和文字等不同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知教学内容,但这些手段不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无法“走出课堂”,而以智能化为依托的新手段则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灵活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智能化转化,实现沉浸式教学。VR、AR等虚拟技术的创新发展和普及应用,模糊了现实与网络之间的边界,也搭建起思想政治教育线上和线下互联互通的桥梁。构建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智联化场景,发挥各地红色教学资源优势,将红色教育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将社会热点事件引入课堂,开展体验式、探讨式教学活动,如模拟智慧助农、模拟法庭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革新升级。

    以智能化手段重建历史场景,带领学生“走进历史”。虚拟沉浸体验技术的创新与使用,为古今信息的高效融合提供技术支撑,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历时体验、共时互动、全位连接成为现实。历史事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在“四史”学习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培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传统教学平面叙事,构造沉浸化的立体式教学场景,带领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亲身体验历史事件,为学生构建知识谱系,在理性层面达成共识,让学生在亲历过程中感悟和内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共情。

    互联网多向交互破除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单向运动

    思想政治教育灵活运用互联网,有助于让学习“活”起来、“实”起来,构建完善化的思政“金课”体系。

    通过身份转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多向交互。在教育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课堂派”“微助教”“超星学习通”等具有交互性特征的新媒体学习平台广泛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方面,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这种“点对点”的互动很难令教师迅速了解全班同学的思想动态,借助各类新媒体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微助教”发布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学生利用手机终端发表看法,实时参与讨论,学生的发言内容将会在多媒体设备上实时更新。这类新媒体学习平台还具有问答、抢答、随机抽答等功能,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另一方面,传统思政课堂上教师很难快速整理每位学生发言的关键内容,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学生发言内容整理出高频“词云”,让教师迅速了解关于此热点问题学生的关注点是什么,这样的实时反馈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通过多向交互强化教育双方情感认同。借助互联网,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全面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心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师生之间逐步形成平等对话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扮演好引导角色,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平等、互动的课堂氛围。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强化课下的情感沟通与交流,持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以情感认同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悦纳感。

    大数据技术手段精准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分众化教学

    大数据技术发展与新时代学生数字化生活密切相关,二者互为依托,为思想政治教育分众化教学提供现实基础与技术支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评、考分众化发展。

    精准识别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思想行为和认知结构变化情况展开收集,通过整体数据分析掌握学生思想、行为、认知变化规律,建立群体认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开展同类数据横向对比分析,获取学生个体化信息,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建立个性化学习档案,进而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真正做到精准教学。

    精准供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学习生活、日常管理、思想动态等方面展开全方位覆盖,有助于利用基础数据构建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大数据精准供给体系,有针对性、分层次地推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按需供给”。同时利用大数据开展学习兴趣分析、热点信息预测,结合最新社会动态,有的放矢投放个性化、精准化的内容。

    精准预测学生思想动向。完善全天候舆情信息收集处理机制,动态监测学生对于时政热点事件关注程度、网络舆论发表动态、思想动向等方面内容。应用大数据技术,高效处理舆情信息,总结学生群体舆情事件发展规律,提前掌握风险点,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预警处理机制,有效化解不良和错误社会思潮风险,下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先手棋”。

    数字化教育持续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

    教学思维创新是根据历史环境与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发展与变化,不仅要对传统教学具备的优势进行传承,还应总结新形势下的发展与建设经验,顺应时代发展加快现代化转型。

    加快教学模式创新。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方式愈发多元化,不仅打破地域、时间的局限,还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通过教材内容与智能技术贯穿融合,营造极具氛围感的特定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数字化手段,深化实践教学创新,融贯课堂与实践、线上与线下,同时进一步延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在理论引领与实践感悟二者良性互动中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效果。

    促进教学思维更新。一方面,教育数字化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重新审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等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妥善解决新形势下个人和社会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和功能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教育数字化为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指明方向。数字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过程数据化、精准化管理,使教师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拓展大思政格局。将数字化教育优势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势能,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广泛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横向协同全国学校,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纵向衔接大中小幼,强化各学段之间的连接,实现一盘棋统筹“大思政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强力支撑。

    [作者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