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政动态 > 新论集萃

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取向

时间:2018-11-29 [字号: 超大 ] 来源: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取向问题,即为了什么的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根本上取决于党的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需要。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确立起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思想政治工作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忠实地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承建党的初心和使命,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形成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强调:坚持以人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2016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他系统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他还进一步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把“以人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的重要内容确定下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具体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根本价值目标,明确了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贯穿到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更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就这一问题也作了集中阐述。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他进一步明确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直接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反映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

二、思想政治工作贯彻以人民为中心要防止的几种错误倾向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活动中,正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正确理解人民的涵义,坚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既坚持用主流思想理论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人民,又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合理的利益诉求,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贯彻这一工作导向,需要防止几种可能出现的错误倾向:

一是防止把人和事割裂开来。思想政治工作,无论是做思想工作,还是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实践活动能力,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价值追求。当前,我们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明确了发展的目标、确定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各级党政部门在致力于实现这些目标,完成这些硬任务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了“人”这一价值主体,把“人”同其他各项发展任务割裂开来,出现只见物、不见人,只重视完成经济发展等硬指标而忽视或轻视“人”的发展的倾向,甚至出现把“人”当作完成经济工作的工具或手段的本末倒置的错误做法。

二是防止把思想和利益割裂开来。造成人的思想问题的原因,总的来说,无非有两个方面:一是主观上思想认识不到位,价值观存在偏颇;另一个就是客观上方面的原因,诸如生活工作遇到了实际困难或合理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等,这些问题不解决造成了“思想上的疙瘩”解不开。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的“‘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一定使自己出丑”。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日趋也多样多变,在这个过程中,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既要防止只注意加强思想教育引导,而不注意解决实际问题,陷入思想政治工作“空心化”“虚无化”的倾向;又要防止只注意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注意提升思想素养,陷入“事务主义”“利益至上”的另一种极端。

三是防止把个人利益和群众整体利益混为一谈。广大群众是由社会个体组成的。人民群众的利益,一定是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群众的整体利益。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一致时,个人的利益就是合理的,就应当满足的;而当个人的利益,同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有冲突甚至相悖时,个人的利益就是不合理的,就不能为了满足一己之私利,而损害大多数群众的整体利益。思想政治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帮助群众解决利益诉求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开个人利益和群众整体利益,把握好满足个人合理利益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辩证关系,坚持从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出发,既要防止因满足一小撮人、少部分人利益而损害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倾向,也要防止无视个人合理利益诉求而造成社会对立、激化社会矛盾的另一种倾向。

三、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处

思想政治工作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就要把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关注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是坚持在服务推动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永远是第一位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变革与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创造条件,最终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那样,“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思想政治工作,要在人的发展中把握人的物质、文化和心理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正确认识和处理满足这些需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之间目的和手段关系,坚持实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坚持改革推进到哪一步,思想政治工作就跟进到哪一步,有的放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发挥思想的先导作用;另一方面,坚持把服务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通过服务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经济社会文化条件,提供现实支撑。

二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提升群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是新时代指导全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思想武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也就是说,一种理论只要抓住人的发展、关注人的发展、不断解决人的发展这一根本,就能为人们所信服、所拥护、所践行、所捍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疑体现了这一根本要求,它关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坚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就是结合不同群众的思想特点和接受心理,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阐释,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广大人民群众的头脑,提升人们的思想认识,消除人们的思想困惑,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提升人们科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思想理论和道德品质基础。

三是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工作生活发展中各种合理的利益诉求。思想政治工作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除了加强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外,还必须切实从群众现实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实际出发,把满足群众生产生活和工作发展中合理的利益诉求,作为工作的重要任务目标加以推进、帮助实现。毛泽东同志早在1956年11月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到“拆迁”问题时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早几年,在河南省一个地方要修飞机场,事先不给农民安排好,没有说清道理,就强迫人家搬家。那个庄的农民说,你拿根长棍子去拨树上雀儿的巢,把它搞下来,雀儿也要叫几声。”“后来,向农民好好说清楚,给他们作了安排,他们的家还是搬了,飞机场还是修了。这样的事情不少。”毛泽东这里所说的“给他们作了安排”,就是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价值功能的实现,要通过推动主流价值不断转化为改善人民福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措施,帮助解决许多同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难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该文在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广东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执笔人: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法学博士  张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