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政动态 > 媒体要闻

用新时代首都发展故事讲好思政“金课”

时间:2024-01-02 [字号: 超大 ]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日报》记者 何蕊

  “大家看到的是氢能助力车,续航能力强,还能在低温启动,真正实现了‘千里走单骑’。这是北京探索用氢能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有益尝试,是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最近,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刘颖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展厅给学生上“大思政课”。本学期,该校带领学生走进中国电影博物馆等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进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

  不仅这一所高校。近年来,本市广泛开展“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人民城市大思政课”“音乐厅里的思政课”等活动,打造了一批“思政课+”的鲜活生动课堂,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首善之区”的思政课改革之路。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故事在哪里,“大思政课”就在哪里上,一堂堂思政“金课”新鲜出炉。

  立足首善之区 北京故事成生动教材

  2023年11月,北京市“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区校对接工作会上,26所市级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与16区“结对子”,将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的生动实践转化为增进理论认同的大课堂。公安英烈感人故事、奥运冠军成长历程、时代楷模先进事迹……一件件动人的北京故事成为高校思政课上的生动教材。

  朝阳区与高校成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邀请思政课教师深入高碑店村,以北京农村城市化进程为主题,进行课程化开发。“老师们将该村现有资源与京杭运河、漕运文化、朝阳区的发展、京城水系等内容结合起来,将课程要求、历史文化等用讲故事的形式呈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该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评价中心教师张爱玲说。

  从首个“北京市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落地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到“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入选国家优质资源示范项目,截至目前,200余个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线点位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具有首都特点、北京气质的思政课创新格局不断完善。

  发挥“生力军”作用 思政课搬到志愿服务一线

  “看到观众们脸上的笑容,我特别幸福。”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志愿服务总结大会上,北京印刷学院学生熊子仪说。这届服贸会是高校参与志愿服务最多的一届,像熊子仪一样的“00后”志愿者成了绝对主力。

  近年来,本市把服务保障工作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课堂,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受教育、受启迪。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志愿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祖雨彤说:“我参加过很多次志愿服务,感觉志愿者团队越来越壮大。大家在实践中学,感悟更真切、更深刻。”

  一堂堂志愿服务的“大思政课”上,首都青年向世界展现了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首都开放自信的城市形象。

  前沿科技赋能 让思政课理论“活起来”

  北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强光美借助该校“大思政课”实时教学互动平台,与香山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隔空对话”,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党史知识。课后,该校学生赵子晨迫不及待地和同学分享感受:“身临其境,体验感很强。”

  智慧教室、数字地图、5G全息投影……各类科技助力,让思政理论“活”了。“突破地域、时间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感受思政课的魅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5G全息化思政课会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董静对“数字马院”的建设充满期待。

  随着本市持续加快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更加广泛、教学手段更加多元、教学成效更加凸显。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李军锋表示,要持续深化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转化为思政课的鲜活教材,讲好思政育人“金课”。

  原文链接: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4/20240102/20240102_003/content_20240102_003_5.htm#page2?digital:newspaperBjrb:AP659322d7e4b064178154fb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