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政动态 > 媒体要闻

让生态环保成为社会主流文化 ——四论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世园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时间:2019-05-05 [字号: 超大 ] 来源:

来源: 北京日报     2019年05月03日

http://bjrb.bjd.com.cn/html/2019-05/03/content_11881555.htm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了长期发展中积累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难题。但应看到,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依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为建设美丽中国注入绿色新动能,必须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理念,也是今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但一段时间以来,在重增长、轻环保的粗放发展模式下,攫取资源、滥采滥挖,“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成为一些地方发展经济的惯性路径,亮眼的GDP数据背后,是对生态环境的巨大透支。与此同时,在消费主义的冲击之下,铺张浪费大有抬头之势,生活领域的资源消耗量、污染物排放量及废弃物产生量快速增长,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破解的现实瓶颈。经济社会发展,物质生活丰富,并不意味着无节制的资源消耗。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人均资源禀赋不足,环境承载力有限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未富先奢、浪费无度,将是整个社会不能承受之重。“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的这一号召,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对于更好建设绿色中国、美丽中国意义重大。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理念和行动的一场深刻变革。这既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保障,也倚赖健康的社会主流文化来支撑。对于正处于发展方式深度切换、产业结构深刻转型的北京而言,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必须加快培育绿色文化。要把生态环保纳入国民教育和干部培训体系,通过行之有效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在追求生活品质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要积极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理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环境优美,人人都将是受益者,绿色生活,人人都应是践行者。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文明重塑,意味着将“绿色”转化到日常出行、生活消费的点滴当中。从这个角度出发检视我们现在的生活,可以改变的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做好垃圾分类,深化“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环保理念,开展光盘行动、推广节能家电、做好资源回收、减少一次性餐具……这些看似是美化爱护环境的小努力,实则是参与生态建设、践行绿色生活的大作为。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事实证明,人人起而力行,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水位就一定能不断提升。  

    “每人植几棵,每年植几片,年年岁岁,日积月累,祖国大地绿色就会不断多起来,山川面貌就会不断美起来,人民生活质量就会不断高起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每年参加首都群众义务植树活动,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绿色生活成为时代名片,让生态环保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为子孙后代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